关于心梗的早期识别处理和预防
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本病在欧美最常见,美国每年约有万人发生心肌梗死。中国近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每年新发至少50万,现患至少万。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关键在于早期识别与处理
在心肌梗死死亡病人中50%死于症状出现后的1小时内,而多数病人在症状出现后2小时甚至医院,相当一部分病人超过12小时。而超过12小时后,多数病人已丧失进行“再灌注”治疗(如溶栓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时机。所以说“时间就是生命”。
为减少病人的时间延误,有心脏病和急性心肌梗死高危因素的人都应学会识别有关急性心肌梗死的先兆症状和早期表现,在出现症状后应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这些措施包括:
①及时辨别心梗:心梗的典型症状是胸骨正中或偏左部位出现疼痛,有濒死、压迫感,可持续5~15分钟或以上,伴有出汗、恶心等症状;
②拨打:医院、急救站联系,请医院抢治;
③就地平卧:立即让病人就地平卧,双脚稍微抬高,严禁搬动,因为任何搬动都会增加心脏负担,危及生命。④镇静、等待救援:如有家用常备药箱,立即取出硝酸甘油片,或者速效救心丸让病人含化,但如果没有病史或不清楚病人情况时,最好不要随便给病人服药,同时使病人镇静下来,周围的人也不要大声说话。
⑤配合医生工作:如果病人确诊心梗需马上进行手术,家属一定要信任医生,尽快签字,尽快手术,不要白白浪费抢救时机。
尽管心梗发病急、病情重,但研究发现,90%的心梗是可以预防的。
专家提醒,心梗作为冠心病其中的一种,冠心病早防早治体现在冠心病的各个阶段中,如果目前未患冠心病要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医学上称为“一级预防”;已得冠心病的更要防止冠心病的加重及并发症的发生,这是“二级预防”。
预防冠心病,首先是防发病,要“防患于未然”;第二要防事件,冠心病患者要预防发生心梗、脑卒中(俗称中风)等严重事件;第三要防后果,发生心梗医院抢救,防止往更坏的方向发展;第四是防复发,防止心梗、脑卒中等复发;最后是防心力衰竭,反复发作心梗,心脏扩大最终容易发生心力衰竭。守好这5道防线,会有更多的人拥有一颗充满活力的心。
冠心病的预防措施:
1、要积极防治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严格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水平。专家称,如果我们为心梗的危险因素制作“榜单”,前三名中有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
2、在寒冷季节,一定要注意保暖。尤其是秋冬和冬春交替时早晚气候变化大,及时添加衣物,外出时尤其要注意头部与四肢的保暖。要注意避免受凉感冒,加重心脏负担,促发冠心病发作;
3、注意生活规律,宜早睡早起,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熬夜,要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精神刺激;
4、加强身体锻炼,适量运动,如户外散步、太极拳、气功等;
5、注意饮食调养,宜清淡饮食,避免过咸、过甜、油腻食品,多食富含纤维素的蔬菜、水果。勿食过饱,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6、外出时,应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等急救药品和写有自己姓名、家庭住址、联系电话及既往病史的卡片;
7、除坚持服用冠心病的常用药物外,备好保健盒,氧气等急救药品。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等。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8、了解附近能提供24医院所在,及时与当地急救中心或心脏中心联系,医院进行治疗。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