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刘善红心电图正常的急性心肌梗
就诊时间:年11月。
主诉:因“突发胸痛4小时”入院。
现病史:入院前4小时患者工作时出现胸骨后中下段刀割样疼痛,并向背部、双肩部、左上肢尺侧放射,胸闷,无心慌、恶心、呕吐等症状,口服“心宝2粒”后持续5分钟缓解。后再次发作2次胸痛,均持续十分钟左右缓解。入院前半小时胸痛再次发作,程度剧烈,持续性,遂急来诊。
危险因素:吸烟、饮酒史30年。
既往史:既往脂肪肝、痛风病史5年。
个人史:吸烟、饮酒史30年,每日吸烟20~40支,饮白酒每日5两。
体格检查:T36.8℃,脉搏72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mmHg,颈静脉无充盈,双肺未闻及啰音,心界不大,心率72次/分,律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明显水肿。
辅助资料:pg/mL。
急诊心电图:窦性心律,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入院心电图:窦性心律,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胸部CT:双肺多发结节,甲状腺右叶肿块,脂肪肝。
初步诊断诊断依据:患者为年龄大于45岁的男性;有大量吸烟、饮酒史30年,脂肪肝病史5年;临床症状为典型心绞痛症状;cTnⅠ明显升高;胸部CT未见明显主动脉夹层表现。
病症: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Ⅰ级(Killip分级);2、脂肪肝;3、痛风。
给药情况:1)阿司匹林mg负荷剂量;2)替格瑞洛mg负荷剂量;3)瑞舒伐他汀钙20mg负荷量;4)硝酸甘油5mg泵入。
选用替格瑞洛理由:患者心肌标志物明显升高,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需要更积极的抗血小板治疗。
冠脉造影造影时间:入院当天。
造影用药:造影前给予肝素单位。
造影结果(一):左冠:LM末端斑块;LAD近段局限性狭窄50%,中段弥漫性狭窄99%伴血栓形成,血流TIMI1级,D2开口狭窄99%,血流TIMI1级;LCX近段管状狭窄99%伴血栓形成,血流TIMI1级。
造影结果(二):右冠:RCA中段弥漫性狭窄60%伴迂曲成角,血流TIMI3级;PDA~LAD、PLA~LCX提供少量侧支循环。
造影结论及应对策略:本病例行冠脉造影发现:LM末端斑块;LAD近段局限性狭窄50%,中段弥漫性狭窄99%伴血栓形成,血流TIMI1级,D2开口狭窄99%,血流TIMI1级;LCX近段管状狭窄99%伴血栓形成,血流TIMI1级;RCA中段弥漫性狭窄60%伴迂曲成角,血流TIMI3级;PDA-LADd、PLA-LCXd提供少量侧支循环;RCA优势型。造影后向患者家属交代病情,与患者家属沟通后决定行急诊PCI。
手术过程手术时间:入院当天。
手术过程(一):6FEBU3.5指引导管至左冠开口,分别送入RunthroughNS、Pilot50指引导丝通过闭塞段至LCX、LAD远端。
手术过程(二):选用2.0×20mmMaverick2球囊以10~12atm依次扩张LAD远段至中段病变部位。
手术过程(三):2.75×38mmXiencePRIMELL支架以7atm×10s释放于LAD远段~中段病变部位。
手术过程(四):D2急性闭塞,送入2.0×20mmMaverick2球囊以8~12atm依次扩张D2近段~LAD中段病变部位。
手术过程(五):2.75×15mmQuantum球囊以16~20atm支架内后扩张。
手术过程(六):2.0×20mmMaverick2球囊以10atm扩张LCX近段病变部位。
手术过程(七):3.0×18mmXiencePRIME支架以12atm×10s释放于LCX近段病变部位。
手术过程(八):3.25×12mmQuantum球囊以18~20atm支架内后扩张。
手术总结:
术前病变部位造影图。
术后病变部位造影图。
PCI术后及随访术后用药:阿司匹林mgqd;替格瑞洛90mgbid;贝那普利5mgqd;瑞舒伐他汀钙10mgqd;美托洛尔缓释片47.5mgqd。
术后辅助检查:血常规:Hbg/L,HCT37%,PLT×/L;血生化:K+4.33mmol/L,GLU4.88mmol/L,Cr75μmol/L;血脂:TCh3.44mmol/L,LDL-Ch1.92mmol/L,TG1.61mmol/L;心肌标志物:hs-cTnTpg/ml↑,CK-MB.5μg/L↑。
术后心电图。
9个月后复查结果。
术后随访:1个月后复查心动图大致同前,血常规正常;血生化示肌酐、尿素氮、尿酸、血糖正常;血脂示TC2.6mmol/L,LDL-C1.62mmol/L。病人无胸闷、胸痛,活动后无气促、乏力,未发生并发症。
6个月后随访结果,患者无明显胸闷、胸痛,无呼吸困难、心慌,无呕血、黑便出现。血常规正常;血生化示肌酐、尿素氮、尿酸、血糖正常;血脂示TC2.95mmol/L,LDL-C1.61mmol/L。
病例总结病例特点及应对策略:患者典型胸痛入院,单从心电图分析难以判断犯罪血管,急诊冠脉造影示LAD、LCX同时急性闭塞,根据心电向量学分析,该患者梗死部位相对应,梗死范围大小及深度相仿,其电位变化相互中和抵消,心电图不易发现异常。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判断,两支血管同为犯罪血管,应同时开通,故决定对两支血管同时行PCI治疗。
个人替格瑞洛用药经验及心得回顾:氯吡格雷是前体药物,本身不具备抗血小板活性,其进入体内经肝脏细胞色素P酶系统介导生物转化为有活性的代谢产物,该活性代谢产物不可逆地与血小板二磷酸腺苷受体P2Y12结合,从而抑制纤维蛋白原受体GPⅡb/Ⅲa的活化,进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因氯吡格雷的氧化过程需要CYP2C19的参与,一些研究表明有3%~5%的白种人和15%~20%的亚洲人体内CYP2C19的活性较低,这些人群不能有效活化氯吡格雷,从而降低疗效,这种氯吡格雷抵抗的患者将明显增加支架内血栓和心肌梗死的风险。替格瑞洛属于腺苷三磷酸衍生物,是第一代环戊基三唑嘧啶类口服活性抗血小板药物。其作用于血小板表面的P2Y12受体,抑制ADP介导的血小板活化和聚集。与P2Y12受体结合仅形成不稳定的氢键,是可逆的,且对血小板表面其他的P2受体无明显的亲和力,加之半衰期短,停药后血小板的功能也恢复得较快,因此安全性略高于氯吡格雷。因为,替格瑞洛主要经CYP3A4代谢,少部分由CYP3A5代谢,其不受CYP2C19基因多态性影响。对于有氯吡格雷抵抗的患者来说,使用替格瑞洛同样可以达到抗血小板的效果。根据PLATO研究显示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相比,进一步降低支架内血栓33%,降低心肌梗死及卒中的复合终点16%,降低心血管死亡21%,而出血的发生率与氯吡格雷无统计学差异。该患者为双支冠脉血管同时闭塞,术中行血栓抽吸,抽出少量红色血栓及大量白色泡沫样物质,考虑该患者血栓负荷较重,服用替格瑞洛以强化抗栓,进一步降低支架内血栓、再梗死和心血管死亡的风险,改善患者的近远期预后。
病区替格瑞洛使用情况:我科约二分之一病例应用该药,主要应用人群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以及临床症状比较明显的心绞痛患者,其中绝大部分患者接受了PCI治疗。经强效抗血小板、调脂等药物治疗后,患者胸痛、胸闷症状都可明显缓解,规律随访1、3、6、12个月,所有服用该药治疗的患者未在出现明显胸闷、胸痛等症状,接受PCI治疗的患者未发现支架内血栓形成及新发心肌梗死。
医师介绍刘善红,医学硕士,医院心内二科主治医师,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擅长于心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及危重症患者的诊断、治疗及抢救,在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积极参与冠脉介入、心律失常射频消融等手术治疗。
白癜风医的好吗白癜风用什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