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OVEIT2亚组分析置入新型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而PCI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的最优疗程问题却仍亟待解决。20年来的循证医学证据证明,延长DAPT疗程可使长期动脉粥样硬化风险降低,包括支架内血栓形成、心肌梗死(MI)。然而,也有众多证据表明,随着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DES)的诞生,支架相关结局的获益或因此被削弱。
近日,医院韩雅玲院士、医院徐波教授为首的研究者在《Circulation:CardiovascularInterventions》杂志上发表了I-LOVE-IT2研究DAPT亚组分析的结果。针对分析中所用的新一代生物可降解涂层西罗莫司洗脱支架(BP-SES)患者的DAPT疗程问题,来自瑞医院StephanWindecker教授等在随刊述评中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I-LOVE-IT2试验DAPT亚组得出什么结果?I-LOVE-IT2研究旨在比较BP-SES与永久性涂层西罗莫司洗脱支架(DP-SES)的效果。DAPT亚组则是在BP-SES患者中随机比较了6个月DAPT(例)与12个月DAPT(例)的疗效和安全性。
研究主要终点为靶病变失败(TLF),即心源性死亡、靶血管MI或有临床指征的靶病变血运重建组成的复合终点。次要终点事件为净不良临床事件,即全因死亡、MI、卒中及严重出血事件的复合终点。
1年随访结果显示,6个月DAPT组主要终点事件的发生率不劣于12个月DAPT组(6.8%vs.5.9%,非劣效性P=0.)。随访18个月显示,两组患者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7.5%vs.6.3%,P=0.32)、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7.8%vs.7.3%,P=0.60)相当,明确/疑似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也没有差异(0.6%vs.0.2%,P=0.25)。并且,上述结论在例ST段抬高型MI(STEMI)患者、1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中仍成立。
此外,两组患者中BARC≥3型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相似(5.5%vs.5.7%,P=0.9),但高于既往研究。
这项分析有什么重要的临床意义?这项亚组分析在BP-SES患者中证明了6个月DAPT的疗效和安全性终点不劣于12个月DAPT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首先,该分析是目前为止样本量最大、关于生物可降解涂层DES的DAPT疗程对比试验。
其次,其结果与其他6项比较6个月或12个月DAPT疗程的随机对照试验相似。一项荟萃分析显示,≤6个月DAPT组与12个月DAPT组在全因死亡(HR=0.95)、MI(HR=1.00)、明确/疑似支架内血栓形成(HR=1.10)方面的结果相似,严重出血风险减低(HR=0.59)。
此外,这项研究中,80%左右的患者在入组时患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其中只有四分之一的患者是急性心肌梗死(AMI)。对这部分患者的研究结果表明,6个月DAPT同样不劣于12个月DAPT。不过,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及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等多个权威机构发布的指南均推荐,无禁忌证的ACS患者至少需要12个月DAPT;研究也证实,AMI患者采用12个月DAPT方案,可更大幅度地减少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不可否认,该分析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1年TLF发生率较预期低(6.3%vs.8.3%),导致非劣效性的幅度相对较宽。其次,约一半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于围术期,恰好在两个随机治疗方案出现差异的时间点之前。第三,研究中使用的是氯吡格雷,而非其更强、更有效的P2Y12受体抑制剂。第四,该分析结果或不能外推至其他类型的生物可降解涂层DES。
未来的抗血小板治疗策略白癜风怎么看好北京白癜风医院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