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练西医病理学中医六腑
好大夫教育立足医考培训界11年,凭借的是丰富的教学经验和雄厚的师资力量!11年来,“携手好大夫,医考难不住”在中原大地家喻户晓!加入好大夫教育,将是您年最重要最正确的决定!
每日一练
1西医(病理学)
下述哪项不属于动脉性充血
A.饮酒后面部发红
B.与人争执时面红耳赤
C.减压后充血
D.外伤后数小时内局部组织发红
E.慢性皮肤溃疡红肿
E
此题考核学生对动脉性充血的理解。常见错误:选D。局部组织或器官由于动脉血输量增多可发生动脉性充血,常见于饮酒、运动、情绪激动,餐后等生理活动加强时,也见于局部器官长期受压突然解除后细动脉反射性扩张。炎症反应早期,由于致炎因子的刺激诱发轴突反射和血管活性物质作用增强,细动脉扩张充血。慢性炎症时,组织的红肿主要是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静脉性充血所致,有时还伴有水肿。
新鲜红色血栓和死后凝血块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
A.质地较柔软,有一定弹性
B.表面更湿润,有光泽
C.与血管壁粘连较紧密
D.镜下可见纤维素网眼中充满血细胞
E.肉眼观为暗红色
C
此题考核学生对血栓形成条件及其特点的理解。常见错误:选B。新鲜红毛血栓发生在血流极度缓慢甚至停止的血管内,往往见于混合血栓逐渐增大阻塞血流所形成的延续性血栓尾部。其形成过程与血管外凝血完全相同,因此新鲜红色血栓在外观颜色、光泽、湿润度、质地及镜下特点均与死后凝血块十分相近。通常血栓多起于内皮细胞受损处极易机化,故与血管壁连接较紧密;此外红色血栓常与白色血栓构成层状结构,而死后凝血块表面呈鸡脂样,下部则为均匀一致的暗红色。
下述哪种病变不会引起远隔器官梗死
A.高血压性心脏病
B.风湿性二尖瓣狭窄
C.心肌梗死
D.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E.心脏室壁瘤
A
此题考核学生对心腔内血栓形成机制的理解。常见错误:选B,忽略了二尖瓣狭窄时扩大的左心房内可形成层状血栓,脱落后可引起肾、脾、脑等远隔器官梗死。正确答案是A。除非受累心脏的冠状动脉同时合并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性心脏病自身很少引起心血管内膜的血栓形成。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疣状赘生物、冠心病心肌梗死及其继发室壁瘤内膜附壁血栓等,都有可能脱落引起远隔器官血管栓塞和梗死。
2中医(六腑)
津液输布的主要通道是
A.血府
B.经络
C.腠理
D.三焦
E.分肉
D
三焦分为整体三焦和部位三焦,整体三焦是分布于胸腹腔中的一个大腑,因其不与五脏相配,又称为“孤府”。其生理功能:①主司诸气,总司全身气机和气化,正如《难经·六十六难》说:“三焦者,元气之别使也”。②运行水液,三焦具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作用,是全身水液升降出入的通道,正如《素问·灵兰秘典论》:“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属膀胱,是孤之腑也”。而部位三焦是将人之躯体分为上、中、下三部分。故本题选D。
气机升降出入的枢纽是
A.肝、肺
B.肺、肾
C.脾、胃
D.肝、胆
E.心、肾
C
脾主升清,精微物质得以上输,胃主降浊,水谷糟粕得以下行。一升一降,相反相成,保证纳运功能正常。故本题选C。
3中西医(诊断学基础)
肾绞痛患者常采取的体位是
A.强迫侧卧位
B.角弓反张
C.强迫俯卧位
D.强迫坐位
E.辗转体位
E
本题考强迫体位的鉴别。强迫侧卧位:有胸膜疾病的患者多采取患侧卧位,可限制患侧胸廓活动而减轻疼痛和有利于健侧代偿呼吸,见于一侧胸膜炎和大量胸腔积液的患者。角弓反张:患者颈及脊背肌肉强直,出现头向后仰,胸腹前凸,背过伸,躯干呈弓形,见于破伤风及小儿脑膜炎。强迫俯卧位:俯卧位可减轻脊背肌肉的紧张程度,见于脊柱疾病。强迫坐位:亦称端坐呼吸,患者坐于床沿上,以两手置于膝盖或扶持床边,该体位便于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运动,加大膈肌活动度,增加肺通气量,并减少回心血量和减轻心脏负担,见于心、肺功能不全者。辗转体位:患者辗转反侧,坐卧不安,见于胆石症、胆道蛔虫病、肾绞痛等。强迫仰卧位:患者仰卧,双腿蜷曲,借以减轻腹部肌肉的紧张程度,见于急性腹膜炎等。强迫蹲位:患者在活动过程中,因呼吸困难和心悸而停止活动并采用蹲踞位或膝胸位以缓解症状,见于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强迫停立位:在步行时心前区疼痛突然发作,患者常被迫立刻站住,并以右手按抚心前部位,待症状稍缓解后才继续行走,见于心绞痛。故选E。
可出现强迫蹲位的疾病是
A.急性腹膜炎
B.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
C.心绞痛
D.破伤风
E.急性肺水肿
B
强迫蹲位:患者在活动过程中,因呼吸困难和心悸而停止活动并采用蹲踞位或膝胸位以缓解症状,见于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