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充质干细胞的归巢特性

年,德国病理学家Cohnheimt首次提出假说,骨髓中可能存在非造血功能干细胞。年,Friedenstein等证实了间充质干细胞的存在,同时创建了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属于中胚层的一类多能干细胞,具有强大的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在适宜的环境下不仅可分化为中胚层的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还具有分化为内胚层和外胚层的肝细胞、神经细胞、胰岛细胞等多种细胞的能力。在机体调控下,间充质干细胞能够不断地由原组织位点向新的组织位点迁移,从而在生理或病理条件下参与组织、器官的更新和修复,以维持机体组织形态的完整性和功能的稳定性。Saito等首次提出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归巢能力,当机体组织受到某种刺激时,一些“休眠”的间充质干细胞被“唤醒”,归巢到损伤部位进行分化,替代损伤的细胞。大量研究发现,当机体缺血、缺氧、损伤时,机体内或者外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向损伤部位优势分布的特质,提示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强大的迁移能力,同时间充质干细胞表面表达不同细胞因子受体,其与相应配体结合介导细胞迁移。目前的培养技术难以在短期内获得纯度较高的间充质干细胞,而一定数量归巢的间充质干细胞能够提高组织的修复作用,因此对归巢机制的深入研究以及提高干细胞归巢的效率显得相当迫切。

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免疫调控、造血支持及多向分化潜能的非造血干细胞,最早在骨髓中发现,随后在多种组织中发现,如脂肪、脐带沃顿胶、脐血等。目前国际公认的人间充质干细胞表型特征为:细胞表面CD73、CD90、CD等抗原呈阳性,而CD14、CD79a、CD11b、CD19、CD34、CD45、HLA-DR等表达阴性。大多数人类间充质干细胞可以作为中胚层组织如骨骼、脂肪和软骨发育的前体细胞,同时还可以跨越胚层横向分化为各种组织细胞,如神经细胞和内皮细胞等。

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类低免疫原性的成体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的低免疫原性与其低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Ⅰ而不表达MHC-Ⅱ、CD40、CD80、CD86有关,同时间充质干细胞对各类免疫细胞均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研究发现间充质干细胞可通过调节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来抑制免疫反应。间充质干细胞对T细胞的调节可通过细胞间直接接触,亦可在非直接接触下间充质干细胞分泌可溶性因子来发挥作用。内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可产生相应的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在组织修复过程中发生作用,如骨形态发生蛋白在骨、肌腱、软骨的修复中发挥作用,促血管再生因子可用于缺血性疾病的治疗。基因修饰的干细胞移植是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因此,间充质干细胞的低免疫原性及促进机体修复的特点使其成为备受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正规医院
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地址



转载请注明:http://www.ycwwh.com/yzyy/886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