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发病后拖不起
胸痛的救治战线必须前移
社区医生往往是病人发病后接触的第一环节,在鉴定病情后应根据情况进行初期处理、介入治疗或转运分流,但目前社区医生的分诊能力亟待提高
院前延迟平均5-8小时
据陈玉国介绍,心梗发生后,心肌坏死数量与发病时间密切相关,发病3小时,有50%的心肌细胞死亡;发病6小时,80%以上心肌坏死;超过8小时,心肌基本全部坏死从发病到疏通血管,心梗的黄金救治时间应控制在3小时内,超过这个理想时间段,即使手术成功“活下来”,心脏功能受损,患者的愈后也并不理想陈玉国说,典型性心梗病人的心电图特征明显,社区医生一般能够掌握但不典型症状心电图表现复杂,诊断难度大,社区医生难以进行病情确诊和药物干预
“我国心肌梗死救治院前延迟时间心肌梗死院前急救平均为5-8小时”山东大学齐鲁副院长、山东省胸痛中心主任陈玉国说我国每年新发心梗60万例,死亡率高达30%,有效救治率仅为5%,其中院前救治的延迟是主要原因
□ 实习生 丁丽丽
◆胸痛是许多重要疾病的常见症状,高危胸痛如急性心肌梗死更是会直接威胁病人的生命记者在日前召开的山东省胸痛中心联盟2015年工作会议上获悉,当前院前延迟已经成为制约心梗有效救治的最大“痛点”
胸痛不能“拖等忍”
陈玉国认为,胸痛的救治战线必须前移,院前急救不应仅限于早期评估和诊断,早期干预也很有必要,比如前移到社区的基层卫生机构
本报记者 李 振 王 凯
心梗发病后“拖不起”,更不能“等”和“忍”山东大学齐鲁急救中心内科主任吕瑞娟呼吁,一般性的心绞痛不会超过心肌梗死超急性期一刻钟,经服药或休息后症状可明显减轻若出现胸痛加剧或持续时间超过20分钟,应引起足够重视首次突发胸痛或胸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和疼痛程度出现改变都属于不稳定表现,一定要及时前往救治
急救车也是缩短“院前延迟”的重要环节据了解,目前大多数的院前救护仅限于“把病人抬到车上,输上生理盐水,吸上氧,送到”,缺乏对胸痛的针对性救治陈玉国说,“如果确诊是梗塞出血,救护车上就可以进行注射肝素或服用阿司匹林等药物干预,赢得更多的抢救时间”
半夜发病第二天就诊、周末发病周一就诊、老人发病等子女请好假再就诊……陈玉国多年临床工作中接触到一大批“有病拖着”的患者,特别是老年人和女性老年人因其生理退化及疾病干扰,若遇不典型性胸心肌梗死综合征痛易感知迟钝,如果身边无人陪伴更易造成就诊延迟而女性忍耐度相对男性更高,由于“更能忍”造成就诊延迟,错失最佳救治时机
陈玉国说,国内部分大已将心梗的院内救治时间缩短到60分钟,几乎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优化空间相对有限而发达国家如美国的院前延迟时间平均为90分钟,我国则为360分钟,进一步缩短优化的潜力巨大
发生心肌梗死时,部分患者不会感到胸痛,而是表现为上腹部、肩部、背部疼痛甚至是牙痛、头痛,因此高危人群及已发生过心梗的患者更要对这些“敏感区域”的疼痛格外警惕
北京有没有准分子专治白癜风的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