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江心学之江心学左房后壁BOX消融不能
治疗白癜风的口服药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688851.html
本期作者简介
傅建伟,男,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医学硕士,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医院心内科电生理团队主要术者之一,擅长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曾在美国Upstate医院研修学习,主持浙江省厅级课题2项,参与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发表SCI论文3篇。
本期指导作者简介
郑建雷,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目前主要从事心血管介入治疗。主持浙江省自然基金课题1项,省厅局级课题5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0余篇。
环肺静脉电隔离(CPVI)术式被认为是阵发性房颤导管消融的金标准。持续性房颤消融术后复发率明显高于阵发性房颤,房颤病程进展时基质改变和肺静脉外触发灶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针对有明显心房重构的持续性房颤,除CPVI外,基质改良(如线性消融、低电压指导消融、转子消融)和肺静脉外触发灶消融也被应用,但其效果仍存在争议。接受抗心律失常药物(antiarrhythmicdrugs,AAD)后由持续性房颤转为阵发性房颤患者的消融最佳策略仍为未知。近期在Circulation:ArrhythmiaandElectrophysiology发表的一项研究评价在CPVI基础上附加左房后壁BOX电隔离(posteriorboxisolation,POBI)对使用AAD后持续性房颤转为阵发性房颤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设计这是在韩国进行的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随机临床研究。该研究队列包括例使用AAD后由持续性房颤转为阵发性房颤患者(男性71.9%,60.1±9.9岁),他们均为症状性和药物难治性非瓣膜性房颤。排除标准如下:1)有风湿性瓣膜病的房颤;2)除左心室肥大外的其他严重结构性心脏病;3)左心室直径≥55mm;4)有房颤消融或心脏手术史。研究分组:单纯CPVI组(n=57)和CPVI+POBI组(n=57)。消融时使用冷盐水灌注可调弯FLexAbility导管,左房前部35W每个病灶30s,目标温度45℃,左房后部25~30W,每个病灶10-20s。左房后壁BOX电隔离沿顶部、后下壁行线性消融分别连接两侧CPVI消融线,POBI消融成功定义:(1)顶部线双向阻滞;(2)左房后壁BOX内电压<0.1mV;(3)传入和传出阻滞。所有患者均行三尖瓣峡部线性消融。消融方案完成后,异丙肾上腺素静滴(5~10μg/min目标窦性心率bpm)后实行电复律,复律后观察10min无房颤复发,手术结束。如果在异丙肾上腺素作用下观察到房颤触发灶或频发的房性早搏,则尽可能多地消融肺外触发灶。房颤复发是指消融术后任何持续时间至少30秒的房颤/房扑/房速。早期复发是指消融术后3个月空白期内的房颤复发。临床复发是指术后3个月后发生的房颤复发。主要研究终点为单次房颤消融术后3个月后的无房颤复发;次要终点是围手术期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房颤复发对AADs或电复律的反应性。研究结果表1总结了CPVI单独组(n=57)和CPVI+POBI组(n=57)的基线临床特征。两个消融组在基线人口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平均年龄60.1±9.9岁,男性82例(71.9%)。平均CHA2DS2VASc评分为2.0±1.6。在名研究参与者中,65.8%的患者在术前为窦性心律,23名(20.2%)有心力衰竭病史,58名(50.9%)患有高血压。手术结果和临床结果见表2。虽然总手术时间无差异(p=0.),但POBI组消融时间(.5±.2s)明显长于单纯CPVI组(.4±.9s,p0.)。所有患者均实现CPVI双向阻断,POBI组94.3%(55/57)实现电隔离。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5.3%比1.8%,p=0.)。单纯CPVI组心包积血1例,PV狭窄1例,POBI组右侧膈神经麻痹1例。右膈神经麻痹患者术后4个月完全康复。主要研究终点:在23.8±10.2个月的随访中,单纯CPVI组和CPVI+POBI组的早期复发率(28.1%vs21.1%,p=0.)和临床复发率(31.6%vs28.1%,p=0.)均无显著性差异。Kaplan-Meier分析显示,两组之间的总体房颤复发率(p=0.;图1A)或无AAD房颤复发率(p=0.;图1B)无显著差异。两组在出院时(21.1%vs12.3%,p=0.)、术后3个月(36.8%vs28.2%,p=0.)和最后随访时间(35.1%vs28.1%,p=0.,表3)AAD的处方率没有差异。最后,CPVI组和POBI组的无AAD的无房颤复发率分别为52.6%和59.6%(p=0.)。在多元Cox回归分析中,LA容积指数(HR1.03[1.01~1.06],p=0.),糖尿病(HR2.73[1.22~6.13],p=0.),术后3个月使用AAD(HR2.36[1.06~5.26],p=0.)与房颤的临床复发独立相关,但额外的POBI与之无关(表4)。次要研究终点:在34例临床复发患者中,24例复发为房颤,10例为房速(表3)。在有临床复发的患者中,AT(16.7%[3/18]vs.43.8%[7/16],p=0.)和心脏复律率(16.7%[3/18]vs.37.5%[6/16],p=0.)的比例在两组间显著差异。总的来说,CPVI组和POBI组分别有5.3%(3/57)和10.5%(6/57)接受电复律以转律AAD无效的复发性房性心律失常(p=0.)。最后,CPVI组和POBI组单次手术后窦性心律维持率分别为68.4%和71.9%(p=0.,表3)。6例患者进行了重复消融治疗(单纯CPVI组为5.3%,附加POBI组为5.3%,p0.),所有患者的PV电位有恢复(表3)。POBI组重复手术患者发现先前电隔离的左房后壁恢复传导。在包括重复手术在内的最终随访中,CPVI组和POBI组的总手术成功率分别为70.2%和77.2%(p=0.),无AAD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54.4%和63.2%(p=0.)(表3)研究结论:服用AAD后持续性房颤转为阵发性房颤的患者中,CPVI基础上附加POBI并不能改善导管消融的手术成功率,不影响整体的手术安全性,但延长了消融时间。之江心学评述:目前房颤的分类主要是依据房颤持续时间,该分类不能反映房颤潜在的病理基质。对于首次发作持续性房颤在AAD或电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患者,如果再次复发为阵发性房颤,则可考虑导管消融,这部分患者根据术者理解可划分为持续性房颤或阵发性房颤。这些AAD部分应答者的电重构和结构重构程度低于长期持续性房颤患者。在持续性房颤早期阶段,肺静脉触发灶是主要机制,CPVI可作为单独术式。但随着房颤的进展,左房基质重构和肺静脉外触发灶扮演重要角色,除CPVI外的附加消融(包括线性消融)被广泛使用。STARAF2研究提示CPVI附加线性消融或电压指导消融并不能改善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术后18个月的心律转归。该研究的线性消融双向阻滞率为74%。本文研究对象为AAD治疗后持续性房颤转为阵发性房颤的患者,这部分患者的左房重构相对较轻。虽然CPVI+POBI组94.3%的患者实现左房后壁双向阻滞,但附加POBI策略仍无法改善这部分患者导管消融后的心律转归。参考文献
1、ElectricalPosteriorBoxIsolationinPersistentAtrialFibrillationChangedtoParoxysmalAtrialFibrillationAMulticenter,Prospective,RandomizedStudy.
2、Hui-NamPak,JunbeomPark,Je-WookPark,etal.Circulation:ArrhythmiaandElectrophysiology.
Volume13,Issue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