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验指标和身体健康,解读常规体检血液化验
健康体检后我们都会拿到一份体检报告,有些体检项目结果一目了然,像B超、胸片、外科等,医生最终都会给一个你能看懂的结论。而常规的血液化验单看起来就费劲了,那些字母和数字到底代表什么意思一般人还真不容易弄明白。常规体检血化验项目大多包括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心肌酶、血尿酸等,为帮助患者进一步了解化验结果不同数值代表的含义,在此为您解读。
●血糖
血液中的糖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葡萄糖,检测指标有两个,即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人血糖浓度相对稳定,饭后血糖可以暂时升高,但应该不超过10mmol/L(mg/dl)。正常空腹血糖为3.9~6.1mmol/L(70~mg/dl),5.6~7.0mmol/L为空腹血糖受损;正常餐后2小时血糖为7.8mmol/L以下(mg/dl),7.8~11.1mmol/l为糖耐量减低。因此,糖调节异常(igr)包括三种状态,即单纯空腹血糖受损(i-ifg)、单纯糖耐量低减(igt)、ifg+IGT。空腹血糖大于7.0mmol/L或餐后血糖大于11.1mmol/L即达到诊断糖尿病的标准。
调查结果显示,仅进行空腹血糖检测,可以发现9.9%的糖代谢异常患者;而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主要检测餐后2小时血糖),则可发现64.2%糖代谢异常患者。这就是说,即使空腹血糖不高,只检测空腹血糖将导致84.5%的糖代谢异常患者被漏诊。
疾病提示:
血糖升高的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
1.各型糖尿病。
2.内分泌疾病,如甲亢、嗜铬细胞瘤等。
3.应激情况,如感染、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病等。
4.过度肥胖,情绪或精神上的压力过重。
5.服用某些会引起高血糖的药物,如强的松、地塞米松等。
6.肝脏、胰腺疾病,如严重肝病,胰腺炎等。
7.饮酒可导致低血糖,也可导致高血糖。
8.摄食过多,特别是甜食或含糖饮料。
9.原先使用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的剂量不够等。
●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血红蛋白与己糖结合的产物,其中与葡萄糖结合的部分占60%~80%,称为糖化血红蛋白,正常值为4%~6%。糖化血红蛋白的生成与血糖浓度呈正比,但不受血糖暂时性升高的影响,故在血糖波动较大时检测更有意义。糖化血红蛋白的代谢周期与红细胞的寿命一致,因此能反映近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疾病提示:糖化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强,可引起组织缺氧,是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之一。其值越高,病人预后越差。
●血脂
血脂检测的内容包括:
1.血清总胆固醇(TC):正常值为3.9~5.2mmol/L。其水平受年龄、家族遗传、饮食、精神等因素影响;男性高于女性,脑力劳动者高于体力劳动者。
疾病提示:总胆固醇升高见于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肾脏病,长期吸烟、饮酒以及应用某些药物;减低见于甲亢、严重肝病、营养不良及服用雌激素等药物。
2.甘油三酯(TG):正常值为0.57~1.7mmol/L。其水平受饮食影响较大,进食高脂肪、高糖和高热量食物后甘油三酯可明显升高。疾病提示:甘油三酯升高见于肥胖症、冠心病、动脉硬化、糖尿病、痛风等。甘油三酯降低见于甲亢,严重肝病和营养不良等。
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正常值为1.04~1.56mmol/L。HDL的主要作用是将外围组织内的胆固醇转运至肝脏利用,因此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疾病提示:HDL减低见于动脉粥样硬化、感染、糖尿病、慢性肾功能衰竭以及应用某些药物。
4.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正常值为2.34~3.12mmol/L。由于LDL富含胆固醇,其经过氧化后进入血管的内皮下引发一系列炎症反应,形成动脉粥样斑块。当斑块破裂时,引发凝血反应形成血栓,导致不稳定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疾病提示:LDL-C是冠心病的首要危险因素,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病因。医学研究证实,降低LDL-C能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积极降低LDL-C治疗可使人体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消退。
●血心肌坏死标记物(心肌酶)
心肌组织缺血损伤时,心肌酶就会释放入血,不同种类的酶释放时间曲线及峰值是不同的,可以动态监测它们的变化规律,并根据这一特点判断心肌损伤的时间及程度。
1.肌红蛋白(Mb):正常值定性:阴性;定量:ELISA法50~85μg/L。
2.肌钙蛋白I(cTnI)或T(cTnT):正常值:cTnI0.2μg/l,ctnt0.02~0.13μg/L。
3.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正常值5%。CK-MB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灵敏度高于肌酸激酶。
4.肌酸激酶(CK),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氧酶(LDH):正常值CK26~U/L,AST10~40U/L,LDH~U/L。
疾病提示:AST、CK、CK-MB为传统的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血清标志物,但一些疾病可能导致假阳性,如肝脏疾病、心肌疾病、心肌炎、骨骼肌创伤、肺动脉栓塞、休克及糖尿病等疾病均可影响其特异性。
●血尿酸
尿酸(UA)为体内核酸中嘌呤代谢的终末产物。血中尿酸除小部分被肝脏破坏外,大部分被肾小球过滤。正常值~μmol/L。高尿酸血症可引起痛风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痛风石沉积,还可影响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肾结石形成。
疾病提示:血尿酸增加见于痛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结核、肾盂积水、摄入过多含核蛋白食物、尿毒症、肝脏疾患、中毒、甲状腺功能减低、白血病、妊娠反应红细胞增多症;减低见于恶性贫血,使用阿司匹林、噻嗪类利尿剂等。
纠正血尿酸偏高,关键要限制饮食中嘌呤的摄入。嘌呤含量高的食物主要是动物内脏、海鲜以及各种肉汤,而大多数蔬菜水果中含量较少。所以,高血尿酸的患者可以多吃一些蔬菜水果。同时,因为蔬菜水果是碱性食物,所以对促进体内尿酸的排泄有一定帮助。
●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INR中文称为国际标准化比值,是从凝血酶原时间(PT)和测定试剂的国际敏感指数(ISI)推算出来的,是检查凝血功能的指标,主要观察凝血状况,多用于服用抗凝药物的监测,以观察抗凝药物的效果。
例如服用华法林等抗凝药物者,INR在2~3,高了容易出血,低了无效,这是反映凝血状况的重要指标。华法林受饮食和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非常大,加用或停用时,更应密切监测INR。与华法林合用的药物中,最应引起重视的是阿司匹林和止痛抗炎药,这两类药物能增加华法林出血的危险。
可增强华法林抗凝效果的食物包括大蒜、芒果、鱼油、葡萄柚等,减弱华法林抗凝效果的食物如菠菜、花菜、甘蓝、胡萝卜、蛋黄、猪肝、豆奶、海藻、绿茶、人参和西洋参等含有人参皂苷等。
专家特别提醒:
1.空腹采血时间最好在7:30~8:30,最迟不宜超过10:00,太晚会因为体内生理性内分泌激素的影响,使血糖值失真。
2.体检前3日内保持正常饮食,不吃过于油腻和高蛋白食品,不饮酒,保持充足睡眠,避免疲劳。体检前应禁食至少8小时,以免影响血糖、血脂、肝功能及B超的检查结果。
3.忌体检前贸然停药,特别是高血压患者,贸然停药或推迟服药会引起血压骤升,发生危险。服用少量降压药对化验的影响是轻微的,可以忽略不计。所以,高血压患者应在服用降压药后再去体检。糖尿病患者或其他慢性病患者,也应在采血后及时服药。一般来说,体检当日饮少量的清水送服平时服用的药物,不会影响检查结果。
●怎样看血常规化验单
“常规”二字的英文为routing,常缩写为RT或Rt。因此血常规又可写为:“血RT”,它是最常做的一项血液化验,习惯上也称作“血象”,包括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血红蛋白测定、血小板计数等16-18项内容。虽不是特异性检查,但人体各部位稍有异常都会由血液携带其各种信息传达出来。
1.红细胞计数英文缩写:RBC
增多:可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心病、肺气肿、高原缺氧等。
降低:见于各种贫血、血液稀释等。
2.血红蛋白(也叫血色素)测定英文缩写:Hb或HGB
增多:①生理性增多:见于高原居民、胎儿和新生儿、剧烈活动、恐惧、冷水浴等;②病理性增多:见于严重的先天性及后天性心肺疾患、血管畸形及携氧能力低的异常血红蛋白病等;也见于某些肿瘤或肾脏疾病。
减少:①生理性减少:老年人由于骨髓造血功能逐渐降低,可导致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下降。②病理性减少: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所伴发的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因红细胞膜、酶遗传性的缺陷或外来因素所致红细胞破坏过多而导致的贫血,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地中海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异常血红蛋白病、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心脏体外循环的大手术或某些生物化学性因素所致的溶血性贫血,急性或慢性失血所致的贫血。
3.白细胞计数英文缩写:WBC
增多:常见于急性细菌性感染和化脓性炎症,严重组织损伤、急性出血、中毒(如糖尿病酸中毒,尿毒症)、恶性肿瘤、白血病及手术后等。
降低:常见于某些传染病(伤寒、疟疾、病毒感染等)、某些血液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性休克、脾功能亢进、恶病质、放疗或化疗后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4.白细胞分类计数英文缩写:DC 检测各类白细胞所占白细胞总数的百分比例。
白细胞分为5类:
①中性粒细胞英文缩写:N%
增多和减少与白细胞计数相同。
②嗜酸性粒细胞英文缩写:E%
增多:常见于过敏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食物过敏、神经性鼻炎及由曲霉菌芽胞引起的肺炎等)、
寄生虫病(急性血吸虫病、钩虫病、绦虫病、旋毛虫病、肺吸虫病等)、某些皮肤病、某些恶性肿瘤(霍奇金病、淋巴系统恶性疾病等)。
减少:常见于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时,也可见于大手术及某些传染病的早期。
③嗜碱性粒细胞英文缩写:B%
增多:常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嗜碱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纤维化及某些转移癌。
④淋巴细胞英文缩写:L%
增多:常见于某些病毒或细菌所致的传染病(麻疹、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肝炎、结核病等)、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某些慢性感染和结核病恢复期及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白血病性淋巴肉瘤等。
减少:常见于接触放射线、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治疗、淋巴细胞减少症、免疫缺陷病、丙种球蛋白缺乏症等。
⑤单核细胞英文缩写:M%
增多:常见于某些感染(如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急性感染的恢复期、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活动性结核病、淋巴瘤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减少:无重要临床意义。
5.血小板计数英文缩写:PLT 增多(大于×/升):①骨髓增生综合征: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红细胞增多症等。②急性反应:急性感染、失血、溶血等。③其它:脾切除术后。
降低(小于×/升):①生成障碍: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②破坏过多: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亢。③消耗过多:见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④家族性血小板减少:巨大血小板综合征。
●如何看尿常规化验单
尿常规化验包括尿的颜色、透明度、酸碱度、比重、有无蛋白和糖等。在一张化验单上,如果一些项目后面写了“+”号,这在医学上叫做阳性结果;相反,“—”号就叫阴性结果。阳性结果通常是泌尿系统疾病的标志。
NIT代表尿中的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的多少常与食物的种类有关。如经常超过正常,提示有尿结石或有尿路感染的可能。
PH代表酸碱度。正常结果为6.0。酸碱度增高常见于频繁呕吐,呼吸性碱中毒等。酸碱度降低常见于酸中毒、糖尿病等。
GLU代表尿糖。正常结果为阴性。患糖尿病时尿糖可达2~3个加号,甲亢、肢端肥大症、脑肿瘤等均可导致尿糖升高。
PRO代表尿蛋白。正常结果为阴性或微量。阳性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肾动脉硬化、多发性骨髓瘤和高热等。
BLO代表隐血。正常人尿隐血为阴性。
KET代表酮体。正常结果为阴性。酮症酸中毒时尿酮体为阴性,常见于糖尿病患者饥饿、呕吐、腹泻时。
BIL代表胆红素。如果是阳性,提示有黄疸,需进行检查。
WBC代表白细胞。正常结果为阴性,尿液中WBC增多见于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及前列腺炎。
SG代表比重。尿比重增高见于脱水、高热、心功能不全等;降低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和肾盂肾炎等。
URO代表尿胆元。正常结果为阴性或弱阳性。在病毒性肝炎早期黄疸出现前,尿胆元增高,溶血性黄疸时阳性或强阳性。
赞赏